張詠(946年-1015年),字復之,號乖崖,謚號忠定,濮州鄄城(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)人。太平興國年間進士。累擢樞密直學士,真宗時官至禮部尚書,詩文俱佳,是北宋太宗、真宗兩朝的名臣,尤以治蜀著稱。 他的文集被命名為《張乖崖集》。
好書擊劍
張詠少年時任性使氣,不拘小節,即使生活貧困地位低下客游在遠方,卻未嘗覺得低人一等人。
少年時學習擊劍,為人慷慨好說大話,樂為奇節。又愛好下棋,精通射箭,喜飲酒,晚年因此成疾。
由于張詠出生在貧寒之家,十九歲時,開始力學著文,家貧無書,借到手之后再抄下來苦讀。他讀書十分勤奮,沒有書桌,就在院子里背靠著大樹的樹干讀,一篇文章讀不完,決不進屋歇息。張詠寫的《勸學》詩中有這樣兩句:“玄門非有閉,苦學當自開”,可以說是他青年時代刻苦攻讀的寫照。
初任縣令
張詠于太平興國五年中進士,做崇陽縣令時,“民不務耕織,唯以植茶為業”。太平興國初年,朝廷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,下令拔茶植桑,“民以為苦”。其后官府榷茶,鄂州其他各地茶園戶或失業或貧困不堪,獨崇陽縣以縑納稅,免遭其害,生活安定富足。因而崇陽之民,對張詠殊為感激。后來擔任太子中允、通判麟州、秘書丞、浚儀縣令等職務。公元九九零年,四十五歲,提拔為湖北轉運使。淳化四年,任命為樞密直學士。
平定暴亂
淳化五年,張詠外調為益州知州。淳化年間,四川地方官壓迫剝削百姓,貧民起而作亂,首領叫做王小波,將彭山縣知縣齊元振殺了。后來王小波為張詠統帥的官兵所殺,余眾推李順為首領,攻掠州縣,聲勢大盛。太宗派太監王繼恩統率大軍協助張詠,擊破李順,攻克成都。
淳化五年五月,詔降成都府為益州。張余率起義軍復起,攻克嘉、戎、瀘、渝、涪、忠、萬、開八州,至道元年,張余被官兵俘虜。至道三年,西川廣武卒劉旰又率眾起義。張詠出兵擊滅。后召拜給事中,充戶部使。改御史中丞。
寬厚愛民
他在亂事平定后安撫四川,深知百姓受到壓迫太甚時便會鋌而走險的道理。后來他做杭州知州,正逢饑荒,百姓有很多人去販賣私鹽度日,官兵捕拿了數百人,張詠隨便教訓了幾句,便都釋放了。部屬們說:“私鹽販子不加重罰,恐怕難以禁止。”張詠道:“錢塘十萬家,饑者十之八九,若不販鹽求生,一旦作亂為盜,就成大患了。待秋收之后,百姓有了糧食,再以舊法禁販私鹽。”《宋史》記載了這一件事,贊美他的通情達理。
發明紙幣
景德二年,六十歲,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———交子, 被譽為“紙幣之父”。倫敦的英格蘭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里,種著一棵在英國少見的中國桑樹。因為張詠發明的“交子”原材料就是桑樹葉。
升州制火
大中祥符二年,升州失火,火勢之大令令鳥雀飛逃之群遮蔽了太陽,往往從空中向下墜落,“烈焰忽飛,狂風并作,人不及走,目不暇旋”一頓飯之間,千室俱燼。真宗遣使撫問,認為張詠在升州,可以不用擔心。張詠為傷者提供賑款救恤,死者官府埋葬。并斬首了放火者。
大中祥符三年,遷工部尚書再任。四年,加禮部尚書。大中祥符八年,卒。葬于陳州宛丘縣孝悌鄉謝村里。